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2022年获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根据中心发展规划和安排,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决定设立2022年研究课题,从即日起面向校内外公开招标。
课题招标事项公告如下:
一、选题方向
紧紧围绕我国的金融风险和金融安全这一主题方向,包括但不限于:
1.大数据背景下的金融安全基础理论研究;
2.新型国际关系下的金融安全基础理论研究;
3.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新方法及应用研究;
4.“双碳”目标约束下的金融风险溢出机制研究;
5.数字人民币的定位及其对金融安全的影响机理;
6.收入不平等、金融安全与结构性货币政策;
7.宏观审慎政策,跨境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
8.全球贸易网络韧性、银行风险承担与金融安全;
9.行业“卡脖子”产品识别及其金融风险预警研究;
10.国际原油市场定价权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影响机制研究;
11.俄乌战争与美联储加息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冲击与对策研究;
12.气候变化、粮食安全与金融安全;
13.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信用风险防控与金融安全;
14.信用债违约与金融市场安全:影响效应与对策研究;
15.上市公司环境信用评价与金融安全
二、研究导向及结项要求
1.课题申报类别分为年度课题和培育课题,年度课题的研究期限1年和培育课题的研究期限2-3年。申报类别由申请者自行决定。
2.年度课题侧重热点对策研究。研究成果要具有针对性、及时性和可行性;所提出的政策建议力争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法律上允许、操作上可执行、进度上可实现、政治上能为有关各方所接受。
3.年度课题考核结题所需材料:(1)不少于1.5万字的研究报告一份;(2)与研究主题紧密相关的政策报告一份(2500~3500字,可在研究中途随时提交,经中心审核后认定为课题成果);(3)在国内主流媒体上发表与课题研究成果相关的报道或文章一篇。
4.研究报告须注明“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2022年度课题研究成果”。
5.政策报告和媒体发表均需以课题主持人为第一署名人,且以“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作为第一署名单位。
6.年度课题结项时间为2022年12月底,结项时需提交所要求的全部材料。其中,研究报告将集结出版,政策报告将择优上报或刊载于《金融安全智库专刊》。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将组织专家评审,评审通过后结项。
7.培育课题侧重理论与方法研究。金融安全基础理论研究需要有学理性和学术性,能够解释金融风险或者金融安全运行机理;金融安全方法论研究需要有创新性和应用性,能够提高金融风险与安全测度的精确性和时效性。
8.培育课题结题考核结题所需材料:(1)年度考核:每年度提交研究进展报告,就项目研究进展及阶段性成果进行汇报;(2)课题结题时提交结题报告并进行项目汇报;课题结项需要发表学术论文或者出版专著,论文或者专著需要与研究主题紧密相关,以“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作为署名单位;(3)鼓励培育课题进行成果应用转化,相关成果能够应用于金融安全实践问题,或者在国内主流媒体上发表与课题研究成果相关的报道或文章,优先评审为优秀课题。
9.培育课题年度考核时间为每年12月底,课题结项的时间由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评估决定,一般为研究期限的截止日期。培育课题结项时需提交该课题类别所要求的全部材料。
10.课题申报应提出具体研究设想、可能的观点,预期研究成果与课题要求相匹配。
三、经费资助
1.每项年度课题给予3—4万元经费支持。每项培育课题给予6—8万元经费支持。
2.年度课题立项后立即拨付1.5万元,完成研究任务并通过结项评审后拨付1.5万元,评审为“优秀”者追加经费1万元。
3.培育课题立项后立即拨付3万元,阶段性成果进展顺利,经专家评审通过年度考核者拨付剩余经费。课题结项时,评审为“优秀”者追加经费2万元。
4.课题经费使用需严格按照西南财经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执行。
四、申报日程
1.2022年5月30日前,将《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课题申报书》(附件1)电子版发送到duql@swufe.edu.cn。邮件请以“2022年度或者培育课题+课题主持人名字”为标题。
2.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将组织有关专家评审课题申报书并择优公布立项结果。
联系人:杜老师
联系方式:duql@swufe.edu.cn
附件1.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