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校友之家 校友风采 正文
    【西财金融校友风采】黄倩倩、徐铭浩:追光的人,终将光芒万丈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04日 16:07



    黄倩倩

    金融学院2013届金融学硕士,现就职于万家基金

    徐铭浩

    中国金融研究院2014届金融学硕士,现就职于诺安基金

    相似人生旅,玉经磨琢始成器

    2012年,金融学院研二学生黄倩倩通过学长推荐得到了广州证券的实习机会,而彼时的徐铭浩正在中国金融研究院读研一。他们都步履不停地奔赴着各自的人生旅程,却也在某些时刻交汇在相同的途径站。

    第一站,便是同在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中国金融研究院的求学之旅。

    回忆起求学的日子,二人不约而同谈到了校友之间的团结。“广州证券的实习对我的职业生涯启蒙是非常重要的,而我能获得这份实习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学长提供的机会”,黄倩倩如是说。她感动于西财校友之间的这种互助,也感谢她的导师给她带来的一种正能量的指引。导师于她而言不仅是学术上的指导者,他乐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深深影响着黄倩倩,让她在面对困难时更有勇气和信心。而对于徐铭浩来说,在度过了10年的职业生涯后,更能体会到在学校结识了众多因共同的学习经历和知识背景,能分享和理解彼此进步和困惑的良师益友的可贵。在刚刚踏入西财校园时,徐铭浩对于“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西财精神更多只是一种朴素的字面理解,但如今,他认为这八字箴言能时时提醒自己,明白专业的初心与追求,能在他迷茫的时候,给予他继续前行的精神动力。第二站,便是在十年的职场拼搏之后,各自开启了他们的基金经理之旅。在到达这个共同的目的地之前,两人却有着全然不同的经历。

    2013年,研究生毕业的黄倩倩因实习期的出色表现被广州证券留用,成为了资产管理部的一名债券交易员。2014年,她进入金鹰基金,并在随后三年里从集中交易部的交易员、交易主管逐步晋升为固收部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从券商转到基金并非黄倩倩的刻意为之。在她看来,大金融行业下的分块是相通的,她所从事的固定收益投资交易相关的工作在公司类型的切换上受影响较小。

    2014年徐铭浩从中国金融研究院毕业后,首先进入了中国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工作,并于2015年进入了四川天府银行金融市场事业部,开始了自己的金融市场职业生涯,先后在金融市场条线多岗位工作,经历了一轮轮中国经济周期的起起落落。徐铭浩认为,中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变化与业务的不断迭代给了自己广阔的业务空间和丰富的职业体验,使得自己能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宏观变迁紧密关联,并在其中快速成长,这是自己热爱这份工作并从中得到成就感与荣誉感的起点。在四川天府银行工作期间,徐铭浩从投资经理做起,直至部门副总裁,出色的工作表现与扎实的业务能力使他不断迈向新的高峰。

    2022年1月,黄倩倩进入万家基金现金管理部继续担任基金经理,同年11月,徐铭浩进入诺安基金。从银行转型到基金,徐铭浩坦言这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二者虽然都为金融市场的买方,业务类型有着相似性,但是在业务模式和思维方式上存在相当差异。能管理不同类型和目的的资金,应对不同的投资情境,对自己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激励,作为一名金融市场投资人,需要适时跳出自己的“舒适区”,不断丰富和延展自己的视野和思考。

    跌宕又起伏,击楫中流更奋进

    在谈到基金行业投研工作的时候,黄倩倩有自己周密的逻辑与见解来诠释这个职业。她认为基金并不只是单纯的研究,还需要对人性的把握。尽管这份工作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性,但是她的热爱却溢于言表。当然,研究是投资的基石。作为一名基金经理,做好对宏观基本面和政策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除此之外,做好对人性的把握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市场的表现掺杂了很多因素,就像跷跷板一样,它的平衡稍纵即逝。基金经理往往时刻关注着市场的信息,即便能够跨过贪婪和恐惧驱使下冲动性交易的大坑,也很难完全避免从众心理的问题。他们身旁投资者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决策。此时,如何把握好人性,在这些不平衡中赚取到一些额外的收益就成为一名基金经理必备的职业素养。尽管已经步入行业近十年,黄倩倩仍旧严以律己,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学习者,“总之,最重要的就是保证自己实时的学习、学会不断地调整心态,以此确定自己能够做出冷静客观的判断”。

    而对于进入基金行业不久的徐铭浩来说,身份和思维方式的转换是至关重要的一把密钥。徐铭浩提到,在银行金融市场部的工作,是在全行整体工作战略下的一部分,需要在全行整体目标函数和资源约束项下,结合市场的变化去求得最优解。而当下在基金公司的工作,则需要清楚地了解和界定投资者的需求,匹配有针对性的方案和策略,要向投资者去证明我能够为你做到什么、带来什么。步入基金领域之后徐铭浩也时常对自己反思与总结,他认为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基金经理,第一,需要有强大的自驱力,对于工作有热爱和探索欲。市场起起伏伏,能长久保持工作热情并不容易,需要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第二,要不断地反思与迭代自己的投研框架。市场的变化是快速的,识别市场、理解市场,并尝试往前多走一步是必需的;第三,审视和认知自身。要学会把握自己的认知边界和思维盲区,寻找适合自身的投资思维模式。

    于道各努力,追风赶月莫停留

    每一个行业都不完全像表面那么光鲜亮丽,正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其中不乏各种对心智和脾性的磨炼与挑战。十年的职业生涯教会了他们拥有一颗豁达的心,“有些东西像流沙,越是紧张地想紧握在手心,反而越容易失去”。在基金行业投研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市场剧烈波动的同时也会带来负债端的剧烈波动,即市场好的时候被基金投资者追逐所带来的申购配置压力和市场差的时候被基金投资者抛售所带来的赎回压力。但是基金投资本就是在动态的市场变化中找寻赚取收益的机会。“见人之所不见,方是成长。”多年经验使然,黄倩倩更擅长从投资者行为中去判断这种申赎情况带来的交易型机会。不过,黄倩倩认为,如何平衡好资产端与负债端的管理,是一名基金经理一生的修炼。在面对业绩的波动时,徐铭浩认为作为固定收益类产品要适当降低短期业绩的权重,做好长短期业绩的平衡。固定收益类产品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为投资者资产配置提供稳定性的,是作为“压舱石”的部分,需要立足更为长期的业绩评价,平衡好组合收益与回撤,研究产品资产结构与市场主线的适配,为投资者提供长期稳定回报更为重要。在面对投资者赎回压力时,徐铭浩认为站在投资部门的角度,这是对于产品负债端的管理,需要从了解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和目标约束的角度出发,做好投资者风险收益偏好与产品策略的匹配。

    离开西财校园已十载有余,两人对自己的未来都仍充满着期许。徐铭浩依然坚信“优秀,是一种习惯”,一个人从事的职业的特性,会让他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去养成新的习惯。无论是曾经的银行领域,还是眼前的基金行业,徐铭浩的选择从来都不是随波逐流,他稳稳地走着自己的路,心无旁骛地前行,拨开一道道云雾,又翻过一座座高山。而黄倩倩依然坚守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但不设限并不等同于漫无目的的闯荡,她更愿意着眼于当下,在当下尽全力做到自己的最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享受当下获得成就的愉悦感。追光的人,终将光芒万丈。

    (文字:李宛蓉 | 初审:倪灵运 骆岭 杨瑶 | 复审:谭敏 | 终审:罗荣华 兰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