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中国特色金融理论创新研究中心 正文
    文书洋

    文书洋

    文书洋

    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特色现代金融理论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保险)理论研究团队负责人,四川省天府计划人才,获第25届四川省“五四”青年奖章。研究方向:发展金融学。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金融研究》、《中国管理科学》、《Energy Economics》、《Energy Policy》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入选国家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编写组,获中国金融学会青年学术研究人才库、中国绿色债券标准市场化评议专家库入库推荐。担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环保联合会ESG智库专家、中国上市公司ESG智库专家、中国绿色债券标准市场化评议专家、中国金融学会青年学术研究人才、四川省青年人才库、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彝美智库人才(脱贫攻坚时期深度贫困地区智库人才)、先后荣获四川省第二十五届“五四”青年奖章、四川省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四川省教育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记功等荣誉称号。

    研究方向

    发展金融学(金融与经济增长、金融与绿色发展、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农村金融发展)

    代表性成果及观点:

    1. 金融的绿色功能观

    除了传统的金融功能外,现代金融表现出明显的“绿色功能”。金融的绿色功能包括一项基础功能(促进资源的绿色配置),和两项扩展功能(管理环境风险、环境要素价格发现)。三大功能可以在统一的理论脉络下概括绿色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提供一致性、可扩展的数理框架,有效整合现有研究结论,并拓展未来研究视野。

    《管理世界》2025年第5期,“金融的绿色功能——从学说史到理论模型构建”

    《金融研究》2021年第12期, “我们为什么需要绿色金融——从全球经验事实到基于经济增长框架的理论解释”

    《金融研究》2022年第8期,“绿色金融、绿色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2. 金融机构的环境责任理论

    现代工业中重污染行业普遍具有重资产特征,传统的风险控制手段会在无意中产生“污染型”资源错配。因而,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和信贷策略深刻影响经济增长的环境代价与可持续路径。升风险识别能力,弱化对抵押品与隐性担保的依赖,是履行环境责任的“治本之道”。

    《经济研究》2019年第3期,“中国的金融机构应当承担环境责任吗?”

    3. 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与金融发展的结合创新

    在辩证唯物史观视角下,金融发展的历史演进体现出双重效应:一是强化金融功能,服务实体产业;二是提升金融部门的议价能力,压缩实体产业的利润空间。这一动态博弈过程深刻影响着资本积累路径与经济发展逻辑。立足马克思主义金融思想“穿透现象、直达本质”的方法论特征,吸收西方金融理论的有益成分,围绕金融与实体利润分享机制构建理论框架,并在数学形式上求同存异,是推动中国特色金融发展理论体系建设的重要路径。

    《金融研究》,2023年第5期,“金融业应当让利吗?——基本事实、理论分析与全球实证证据”

    《经济学家》.2020年第6期,“中国金融业利润过高了吗——基于马克思生息资本理论的分析与实证证据”

    《财经科学》2023年第8期,“围绕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构建中国特色金融理论体系”

    4. 农村金融帮扶的中国经验

    欠发达农村地区往往面临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双重不足,前者影响高水平生产技术和市场的进入,而后者则限制了进入高水平技术和市场后的持续经营能力。中国的金融反贫困工作具有“授之以鱼”同时“授之以渔”的特征,金融帮扶配合多种类产业帮扶的模式发挥了“1+1>2”的效果。相比简单的小额信贷,多政策的组合模式是兼顾成本效率和控制金融风险的“双赢策略”。

    《Energy Policy》, 198, 114508. Financial inclusion, mental health, and energy poverty: Evidence from China.

    工作论文:农户增收的中国经验:小额信贷与致富带头人的协同效应

    Tang, Ying and Wen, Shuyang and Xue, Sen, Building Hope for the Poor (November 19, 2023).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srn.com/abstract=4692471

    主要经历

    西南财经大学 中国特色理论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保险)理论体系研究团队负责人、《中国金融学》编写组成员

    中国人民大学/发改委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博士后

    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井叶特西乡党委副书记(挂职)、脱贫攻坚专职副书记、综合帮扶工作队队长(2019-2020)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亚特兰大)访问研究员

    美国埃默里大学(Emory)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国家公派)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

    中央财经大学管理学硕士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第二学位)

    中央财经大学管理学学士

    学术论文

    《经济研究》2019年第3期,“中国的金融机构应当承担环境责任吗?”,获四川省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管理世界》2025年第5期,“金融的绿色功能——从学说史到理论模型构建”。

    《金融研究》,2023年第5期,“金融业应当让利吗?——基本事实、理论分析与全球实证证据”(中国金融学会2021年优秀论文)

    《金融研究》2021年第12期,(2021年全球宏观经济学最佳论文TOP10)“我们为什么需要绿色金融——从全球经验事实到基于经济增长框架的理论解释”(工作论文版本链接: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4476089)

    《金融研究》2022年第8期,(刊首文).“绿色金融、绿色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学家》.2020年第6期,“中国金融业利润过高了吗——基于马克思生息资本理论的分析与实证证据”

    《中国管理科学》2022年第12期, “一般均衡理论视角下绿色金融的减排效应研究” (第二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

    《中国管理科学》.2022年第3期, “绿色金融与经济增长质量:带有资源环境约束的一般均衡模型构建与实证检验” (第二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

    《中国管理科学》2014年专辑(s1).柔性投资策略下补贴政策对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第9期,第9期.“基于实物期权的碳税政策对 CCS 项目投资决策影响研究”

    《财经科学》2018年第8期,“金融资源行业配置与宏观经济风险”

    《财经科学》2023年第8期,围绕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构建中国特色金融理论体系[J].财经科学

    《华东经济管理》2023年第3期,金融与实体利益协调机制研究——基于动态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检验.

    《社会科学研究》2018年第3期,“中国存在过度金融化吗?”

    《金融市场研究》2024年第11期,“全球绿色金融政策:梳理、分类与对比”

    《软科学》2012年第7期,“中国西部地区城市房地产投资环境评价体系研究:攀枝花例证”

    《Energy Economics》,2024,107509. Green credit policy and corporate climate risk exposure.

    《Energy Policy》, 198, 114508. Financial inclusion, mental health, and energy poverty: Evidence from China.

    《Emerging Market Finance & Trade》2020.(56)“Credit Allocation, Pollution and Sustainable Growth—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China.”

    Review of: "An analysis of the Sociology of Religion of Plecit Bank activities in traditional Indonesian markets". doi:10.32388/50X8A9. 2023.3.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果研究”(72203175)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原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后帮扶政策体系优化研究:基于四川凉山的田野跟踪调查”(21XJC790012)

    主持教育部后期资助 “金融的绿色功能:从学说史到理论模型构建”(24JHQ077)

    主持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项目 “中国金融发展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经济增长理论视角”(2024M762708)

    主持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精准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政策研究(2023JDR0335)

    主持四川省金融学会2024年度重点课题:“双碳”背景下转型金融风险与经济增长动态平衡机制及应对(SCJR2024106)

    主持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国际招标项目“转型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参与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绿色金融发展统计测度与评价研究”(22&ZD161)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与金融稳定性研究”(20&ZD081)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研究--基于金融分权视角》(13&ZD030)

    参与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系统防风险的动态平衡机制研究”(22&ZD121).

    参与四川省2021-2023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重点项目 “结合中国现实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模式探索:以“中国金融学”课程为例”(JG2021-337)

    参与国家发改委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2023年度研究专题: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理论创新和原创性贡献

    参与科技部 “NZECII示范项目支持研究”项目

    媒体与社会服务

    《金融时报》2022.5 “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如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导报》2021.1一名科研工作者的扶贫笔记

    《开行智库报告》,2022年第9期,“关于构建优化欠发达地区帮扶体系,有效防止规模下返贫的对策建议“

    【资政报告】2022.10 关于做好欠发达地区帮扶政策优化,有效防止返贫的政策建议 四川省农业厅采纳

    所获荣誉

    四川省第二十五届“五四”青年奖章

    四川省教育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记功

    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炬手

    四川省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021年全球宏观经济学最佳论文TOP10

    西南财经大学校级优秀共产党员

    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资助

    中央财经大学优秀毕业生